top of page
搜尋

關於夫妻諮商,有太多好奇...(上)

作者:日希心理成長中心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


我跟一對夫妻開始工作前的開場白通常是:

  跟個別諮商不同,我雖然是女性,但不一定會站在女性的觀點;難免有自己的價值觀,但會盡量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你們身上。我不是法官,判斷誰錯誰對;也不像傳統的老師,教你該怎麼做;而是一個協助溝通、化解誤會、找出共識的專家。這是一場三個人的工作計畫,若我說的任何一句話讓你感受到不舒服,同理不到位,或是覺得我偏袒對方,都可以直接提出來,我會立即修正。透過這個過程,慢慢形成更深的理解與聚焦,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說。



接下來,可能有的夫妻會問些問題,畢竟是在婚姻膠著時期,又要花時間金錢心力,所以每一個問題對當事者來說都很重要,我把這些問題和解答摘錄如下:


1.親朋好友都會給意見啊!又不一定要找諮商師…

  多半的諮商師在拿到諮商師執照後,還要經過多年伴侶諮商的嚴格訓練,才會實際面對夫妻個案,雖然派別、資歷各不相同,但絕對是一個相對專業的第三者。親朋好友再怎麼有智慧,也可能因為跟夫妻當中的其中一方較為熟悉或認同,而讓介入協調的腳色有些尷尬。


  現代資訊很發達,各式教導婚姻經營的影音素材很多,但是普遍化的知識不一定能適用於你們的婚姻關係中,需要量身訂做,才不致堅持某個不適合你們的作法而使僵局愈發糾纏。


  個人諮商可能因為來訪者看了某一本書、一部電影,或是學了某一堂課就頓悟了,而很快的就不需要諮商師協助,這在少數高功能個案中是有可能的,只要回來跟諮商師討論核對清楚,就可以提前結案。但是婚姻諮商鮮少如此, 千萬不要因為做了一、兩次諮商,關係稍稍緩和,就不來了,這很可能只是諮商介入後的暫時假象,下次來時又要重新來過,耗時費力有些可惜。


2.既然是婚姻諮商,難道不能看誰有空就誰過來?

  除了少數例外的情況,大多數的伴侶諮商學派都不能容許這種情況,很容易因為另一方不在場,而使諮商介入變成誤會重重。


  以我的學派EFT伴侶諮商為例,我會鼓勵來訪者第一次算是初步讓諮商雙方有個了解,以及決定是否可以相信這位諮商師,而決定相信這位諮商師後,建議至少連續排六次諮商,其中第二、第三是個人諮商(了解原生家庭及重大成長史),第四次回到夫妻之後就都是兩人一起來了。

  個案的時間金錢都很寶貴,若是前幾次的諮商間隔時間拖太久,會影響效果,次數不夠也很難達成預期成效,通常是8~12次會感受到關係在諮商前、諮商後的差異。當然到底要做幾次諮商這個部分,還跟兩人問題與創傷的嚴重程度、婚齡及感情史、個人過去創傷經驗等因素相關,很難有標準答案。


  除了一開始為了瞭解兩人原生家庭的個別諮商外,中間不建議隨意輪流的原因有許多,比如說:

#「我告訴你最近發生了一件事,你別跟我太太講,她聽了會受不了的。」個案這麼說會讓諮商師陷入道德兩難,已經聽到了,要怎麼講與何時講?若不講,就失去了對兩人的平衡關係。


#對一個人了解更多,難免會比較站在他的立場,這是人性的問題。


#沒有一人可以代替另一人陳述事實,因為他的問題可能就與伴侶相關,而每個人描述事情都是主觀的。


3.諮商師不會選邊站?我不相信!

  「諮商師,妳幫我改變他!」或是「你幫我評評理!」,都是不切實際的期待,或許在個別諮商中,諮商師會站在妳這一邊,但婚姻諮商會站在兩人及關係的這一邊。


  在諮商中,兩方都對諮商師是否同理他這一邊很敏感,覺得在過程中諮商師同理對方的主觀感受就是站在對方那邊。事實上,諮商師可以同時同理兩人的感受,是沒有問題的,因為諮商師相信感受是主觀的,對方有受傷的感受,不一定就代表你做錯事;對方有生氣的感受,也不代表就是你該負責。


  但諮商師在快速輪流轉換同理的過程中,就很容易受到挑戰,稍一不慎就會有一方跳起來抗議。


《其他關於夫妻諮商的常見問題,敬請期待下集⋯》



529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